|
|
|

党风廉政建设

杨善洲较真结伙食费

发布时间:2025-04-15    |   来源: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   |   浏览量:

杨善洲1951年参加工作,先后担任云南省施甸县委书记、保山地委书记等职。他几十年如一日,头戴竹叶帽,身披蓑衣,脚踏草鞋,一身泥巴一身土,走遍每一个村庄、踏遍每一道山梁,被人们亲切地称作“草鞋书记”。

在他下乡、出差,碰上饭点时,大伙吃什么,他吃什么,吃完结账,绝无例外,他不允许别人为自己付伙食费。

1986年的一天,杨善洲到龙陵县调研。结束时,在县委机关食堂吃了一顿饭:一碗白菜,一碗蒜苗,一碗酸菜炒肉,外加一碗萝卜汤,费用一共6.5元。秘书去结账,县委书记推辞:“菜很简单,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了。”

回保山路上,杨善洲突然问起吃饭是否结账,这位秘书如实相告。“停车,你立刻搭班车回去结账!”杨善洲口气不容商量。秘书只好回去结了那6.5元的伙食费。可路上来回的车票、住宿却花了33.5元。

这位秘书一路都在想,这就好像用一只鸡去换一个鸡蛋。回到保山,一连几天,秘书都想着最后全部由老书记掏钱结的这笔花费,忍不住对老书记说:“为了6元多,你又花上33元多,值不值?”杨善洲接口道:“账不能这样算!我们机关干部下乡,这里吃一顿、那里吃一顿,拍拍屁股就走,剩下的账谁去付?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!”

退休后,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大亮山林场植树造林。作为大亮山林场指挥长,他还是坚持自己交伙食费,每次出差都是大家平摊吃饭钱。

22年间,他在林场没开过一张发票,没报过一张单子,却为大亮山周边的4个行政村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,为6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,为8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,让大亮山区域内曾经山秃水枯的80个大山头、180个小山头全部覆盖上了郁郁葱葱的森林,旧貌换新颜。

2010年10月10日杨善洲逝世,享年83岁。他死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财产,却将5.6万亩,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交给国家。